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Hibernate缓存
阅读量:5925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19

本文共 4002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13 分钟。

缓存是介于物理数据源与应用程序之间,是对数据库中的数据复制一份临时放在内存中的容器,其作用是为了减少应用程序对物理数据源访问的次数,从而提高了应用的运行性能。Hibernate在进行读取数据的时候,根据缓存机制在相应的缓存中查询,如果在缓存中找到了需要的数据(我们把这称做“缓存命中"),则就直接把命中的数据作为结果加以利用,避免了大量发送SQL语句到数据库查询的性能损耗。

 

Hibernate缓存分类:

一、Session缓存(又称作事务缓存):Hibernate内置的,不能卸除。

缓存范围:缓存只能被当前Session对象访问。缓存的生命周期依赖于Session的生命周期,当Session被关闭后,缓存也就结束生命周期。

二、SessionFactory缓存(又称作应用缓存):使用第三方插件,可插拔。

缓存范围:缓存被应用范围内的所有session共享。这些session有可能是并发访问缓存,因此必须对缓存进行更新。缓存的生命周期依赖于应用的生命周期,应用结束时,缓存也就结束了生命周期,二级缓存存在于应用程序范围。

 

Hibernate一些与一级缓存相关的操作(时间点):

数据放入缓存:

1. save()。当session对象调用save()方法保存一个对象后,该对象会被放入到session的缓存中。

2. get()和load()。当session对象调用get()或load()方法从数据库取出一个对象后,该对象也会被放入到session的缓存中。

3. 使用HQL和QBC等从数据库中查询数据。

例如:数据库有一张表如下:

使用get()或load()证明缓存的存在:

public class Client {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Session session = HibernateUtil.getSessionFactory().openSession(); Transaction tx = null; try {
/*开启一个事务*/ tx = session.beginTransaction(); /*从数据库中获取id="402881e534fa5a440134fa5a45340002"的Customer对象*/ Customer customer1 = (Customer)session.get(Customer.class, "402881e534fa5a440134fa5a45340002"); System.out.println("customer.getUsername is"+customer1.getUsername()); /*事务提交*/ tx.commit(); System.out.println("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"); /*开启一个新事务*/ tx = session.beginTransaction(); /*从数据库中获取id="402881e534fa5a440134fa5a45340002"的Customer对象*/ Customer customer2 = (Customer)session.get(Customer.class, "402881e534fa5a440134fa5a45340002"); System.out.println("customer2.getUsername is"+customer2.getUsername()); /*事务提交*/ tx.commit(); System.out.println("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"); /*比较两个get()方法获取的对象是否是同一个对象*/ System.out.println("customer1 == customer2 result is "+(customer1==customer2)); } catch (Exception e) {
if(tx!=null) {
tx.rollback(); } } finally {
session.close(); } } }

程序控制台输出结果:

Hibernate:     select         customer0_.id as id0_0_,         customer0_.username as username0_0_,         customer0_.balance as balance0_0_     from         customer customer0_     where         customer0_.id=? customer.getUsername islisi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customer2.getUsername islisi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customer1 == customer2 result is true

  输出结果中只包含了一条SELECT SQL语句,而且customer1 == customer2 result is true说明两个取出来的对象是同一个对象。其原理是:第一次调用get()方法, Hibernate先检索缓存中是否有该查找对象,发现没有,Hibernate发送SELECT语句到数据库中取出相应的对象,然后将该对象放入缓存中,以便下次使用,第二次调用get()方法,Hibernate先检索缓存中是否有该查找对象,发现正好有该查找对象,就从缓存中取出来,不再去数据库中检索。

数据从缓存中清除:

1. evit()将指定的持久化对象从缓存中清除,释放对象所占用的内存资源,指定对象从持久化状态变为脱管状态,从而成为游离对象。 

2. clear()将缓存中的所有持久化对象清除,释放其占用的内存资源。

其他缓存操作:

1. contains()判断指定的对象是否存在于缓存中。

2. flush()刷新缓存区的内容,使之与数据库数据保持同步。

 


Hibernate使用二级缓存

适合存放到第二级缓存中的数据: 

1. 很少被修改的数据。 
2. 不是很重要的数据,允许出现偶尔并发的数据。 
3. 不会被并发访问的数据。 
4. 参考数据,指的是供应用参考的常量数据,它的实例数目有限,它的实例会被许多其他类的实例引用,实例极少或者从来不会被修改。 
不适合存放到第二级缓存的数据:
1. 经常被修改的数据。
2. 财务数据,绝对不允许出现并发。
3. 与其他应用共享的数据。

  Hibernate如何将数据库中的数据放入到二级缓存中?注意,你可以把缓存看做是一个Map对象,它的Key用于存储对象OID,Value用于存储POJO。首先,当我们使用Hibernate从数据库中查询出数据,获取检索的数据后,Hibernate将检索出来的对象的OID放入缓存中key中,然后将具体的POJO放入value中,等待下一次再次向数据查询数据时,Hibernate根据你提供的OID先检索一级缓存,若没有且配置了二级缓存,则检索二级缓存,如果还没有则才向数据库发送SQL语句,然后将查询出来的对象放入缓存中。

为Hibernate配置二级缓存:

在主配置文件中hibernate.cfg.xml 

true
org.hibernate.cache.EhCacheProvider

配置ehcache.xml

在需要被缓存的对象中hbm文件中的<class>标签下添加一个<cache>子标签

  若存在一对多的关系,想要在在获取一方的时候将关联的多方缓存起来,需要再集合属性下添加<cache>子标签,这里需要将关联的对象的hbm文件中必须在存在<class>标签下也添加<cache>标签,不然Hibernate只会缓存OID。

 

转载于:https://www.cnblogs.com/gxpblogs/archive/2013/05/18/3086015.html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npm 主要命令
查看>>
【Android Studio安装部署系列】五、新建你的第一个项目:HelloWorld
查看>>
使用Phaser开发你的第一个H5游戏(一)
查看>>
十、performSelector延时调用内存泄漏的问题
查看>>
理解JVM(二):垃圾收集算法
查看>>
Redux专题:实用
查看>>
杠上Spark、Flink?Kafka为何转型流数据平台
查看>>
分类模型的评价方法
查看>>
微服务系列-Spring Cloud优质项目推荐
查看>>
11-玩转数据结构-并查集
查看>>
Android--List转换String,String转换List
查看>>
Java码农必须掌握的循环删除List元素的正确方法!
查看>>
Gradle Distributions
查看>>
.Net Micro Framework开发板用户简明手册
查看>>
基于事件驱动的DDD领域驱动设计框架分享(附源代码)
查看>>
国信灵通:企业移动化改变生活
查看>>
互联网金融带来新机遇 数据合规性不容忽视
查看>>
不可不知:测试云计算服务的九个窍门
查看>>
《Apache Zookeeper 官方文档》-1简介
查看>>
恶补web之七:html DOM知识
查看>>